1.1 协议转换器的发展与现状
TDM 传输网是伴随着数字程控交换机和 PSTN 而产生的,用于将交换机连接起来,是 PSTN 网的附属。随着社会经济、技术的发展,传输网逐渐演变成业务网,各个运营商已经大量、直接地在本地传输网上开展各种数据接入业务,尤其是大客户数据接入业务。常用数据业务接口▲形式为以太网接口或 V.35接口,要实现在本地传输网上承载各种数据业务,协议∏转换器应用而生。
协议转换器简称协转,也叫接口转换器,将以太网信号或 V.35 信号转换为 E1 信号,以 E1 信号形式㊣ 在SDH/PDH 数字传输网上◥进行长距离传输,主要目的是为了延长以太网信号和V.35 信号的传输距离,是一种网络接入设备。根据数据业务接口的不同,常用协转有 E1 转▓以太网和 E1 转 V.35 两种类型。V.35接口由于带宽受限和组网的不灵活等原因,逐渐淡△出市场,而 E1 转以太网类型协转已经成为市场主流。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和相关技术的发展,协议转换器产品在以下方面经历了演进:
? 带宽:单 E1——>多 E1,随着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,客户接入带〓宽要求不断提高,从单 E1 协≡转发展到多 E1 协转,最大带宽可达 16 路 E1
? 汇聚能力:独立式——>机框插卡式:随着大客户业务增多,点ζ 对多点组网模式成为普遍需求,为提高可管∮理性,中心点集中机框插卡方式已普遍应用
? 互通性:私有 HDLC 协议——>标准 GFP 协议:为了【增强协转的互通性,以太网封装形式从非标准的各厂家私有 HDLC 协议到 GFP 封装的 G.8040 国际标准转变。
1.2 汇聚型协转的产生
随着大客户接入业务的高速增长,在大客户局端通常要汇聚几十甚至上百个远◢端业务,因此对局
端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
? 高业务容量:可以灵活配置的高带宽,高汇聚比,高接口密度
? 扩充性:局端只需要在网管上增▓加配置即可开通新业务
? 高可靠性:完善的各业务层面的保护机制
? 高维护性:可以全网统一卐管理,可以通过汇聚端口带内管理面对上述要求,传统协转虽然在带宽、汇聚能力、互通性等方面取得了发展与更新∩,但在大客户局端仍面临诸多问题:
? 远端用※户数量限制:每个机框一般支持 14~16 路业务方向,当用户数量增多时,局端往往需要配置多个机框,占地多、能耗高、维护工作量大
? 施工成本:协转与▅传输设备采用∏ E1 连接,需要大量的铜线和 DDF 配线架,施工⊙成本高
? 网管问题:协转下游要额外配置以太交换机,无法实施带内网管
? 维护问题:局端机房设备种类多、网管不▽统一,接线复杂,故障点多如何既能满足高速增长的业务需求,又能改进传统协转的弱点①,是否有新产品、新方案可以取代传统协转呢?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下,汇聚型协转应运而生,它将以太网二ω 层交换、EoS/EoP/EoPoS 与 SDH 同步光传输等技术高度融●合,极大的简化了网络结构,帮助运营商充分利用现有】的 TDM 传输网资源,在不改变现有网络结构的前提下,方便,快捷,低成本△地解决大客户的高带宽、多用户的数据接入需求。
1.3 汇聚型协转○的特征
汇聚型←协议转换器,是具有反向复用功能的基于 SDH 或 PDH 传输网络的 EoPoS(Ethernet over PDH over SDH)以太网汇聚设备,将 2 层交换、以太封装与 SDH 光传输︾等技术高度融合,可放置在用户中心机房或运营商机房,用于在已建立的传输网上传输本地以太网帧,在传输侧提供 STM-4、STM-1 或 E1接口,业务侧提供百兆或千兆以太接口,支持多个远端网点的以太数据业务汇聚。
综上所述,汇聚型协转应具备以下基本特点:
? 具备点到多点的业务汇聚功能,可选¤汇聚比为 1:16、1:32 或 1:64
? 传输带宽可以支持 155M 或 622M,单个用户业务带宽在 1~16 路 E1 范围内可调
? 具有 SDH 分插复用功能,线路侧提▆供 STM-4、STM-1 或 E1 接口
? 具有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,支持 VLAN 功能,业务汇聚侧提供百兆或千兆以太网接口
? 采用标准 GFP 协议封装,具备■互通性
? 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,提高系统可靠性
? 具备穿◥透传输网的全网管理能力,方便业务配置和功能维护
1.4 汇聚型协转和传统协转组网ㄨ对比
1.4.1传统协转※组网方案
? 设备节点多▓,故障点多
传统点对点组网的方式,在中心机房需要 SDH 光端机、大量协议转换器模块、与之配套№的机框、电源、DDF 配线架、E1 电缆,以及一定数量的汇聚交换机,故障点多,工程和维护♂工作量大。
? 业务无法直达大客户中心
传统大客户接入,业务汇聚到运营商中心机房之后,需要再通√过 1 对 1000M 光纤收发器将业务延伸至大客户中心机房,相当于大→客户客户端——接入侧——传输中心机房——大客户中心机房4 级组网,组网复杂,节点多。
? 保密性差
数据业务在传输过程中以电接口形式在运营商机房落地,不满足安全、银行等客户对保密性的要求。
? 不能提供线路保护功能
不能】真正为 3A 级大客户提供全线路端到端的保护。传输中心机房 SDH 城域骨干网网元到协转之间为 2M 线连接,无法提供保护;传输中心机房到大客户中心机房之间为 1000Base-T 光传输,也无法提供保护。
? 网管功能不足
SDH 光端机、协转和交换机等多种设备,网管无法统一,只能进行简单的环路测试和告警采集,无法进行灵活业◥务调度、故障定位和性能测试,不能满足大客户对服务♀的要求。
? 扩容不方便
点对点接入在针对大客户应用时,要增加节点或者提高带宽的话,必『须同时更换接入侧设备及中心端对应的协议转换器,甚至增□加交换机,扩容成本高,操作复杂。
? 投资成本高
传统协转组网需要大量 2M 线、DDF 配线架、局端协议转换器以及多口交换机。在这种ㄨ应用方式下,设备节点多,占用机房空间大,初期建设成本∮和后期维护成本高。
1.4.2汇聚型协转组』网方案
? 网络构架简单,省去若干 2M 电缆、 DDF 配线架、协议转换器和交换机,从而减少故障节点,提◣高网络可靠性;
? 设备具有 SDH 接口,光网络传输稳定※可靠,业务可直达大客户※中心机房;
? 保密性强,所有业务在运营商机房全程无落地;
? 提供线路侧 SDH 接口 APS 1+1 保护和SNCP 保护GE 接口 trunk 功能以及主机 1+1 备份三重保护↓机制;
? 全网带内管理,业务调度灵活▲,扩容方便
? 设备集成度高,汇聚比例高
? 投资成本低,后期维护成本低
1.4.3方案对比
传统协转组网方案 | 汇聚型协转组网方案 | |
网络构架 | 复杂 | 简单 |
网络可靠性 | 低 | 高 |
业务保护能力 | 差 | 强 |
保密性 | 差 | 强 |
可管理性 | 低 | 高 |
扩容难度 | 高 | 低 |
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 | 高 | 低 |